
法国是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戴高乐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态。1964年1月27日,法国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巨大的反响。那么,法国为什么能成为和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呢?
www.faguomeishi.com的消息,中国成立后,最早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主要是:丹麦、瑞典、芬兰等北欧小国。西方大国中,由于美国的反对,建交都比较迟缓。
1950年1月,英国率先承认中国。1954年6月17日,双方互派代办,处于半建交关系。英国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是为了香港问题的沟通。
1、
法国是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法国于1964年1月27日和中国正式建交。
二战时期,戴高乐和罗斯福就不对付。当时,流亡到英国的戴高乐动不动就拿独立战争时,法国是如何帮助美国打败英国获得自由的话来说事,认为美国援助他的自由法国天经地义。
罗斯福和美国人非常不满,把戴高乐晾在一边,转而和维希政府打得火热,导致脾气火爆的戴高乐十分愤怒。
二战之后,美国还想要控制和驻兵法国,被戴高乐严词拒绝。
如果不是英国为了制衡美苏,法国可能连联合国五常都进不去,就不要说瓜分德国占领地了。
戴高乐主政建立第五共和国之后,一直奉行“戴高乐主义”,对美国保持着非常独立和抗拒的态度。
当时,美苏冷战氛围正浓,法国昔日最大的对手德国也被一分为二,失去发起挑战的资格。
真正对欧洲造成威胁的,只有东欧的苏联,但肩负着抗衡苏联任务的却是北美的美国。
法国如果指望美国战略对抗苏联,又会使法国沦为美国的附庸,彻底失去世界大国地位。
因此,戴高乐决定绕过美苏,走独立自主的第三条道路。除了在美苏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周旋外,还大力发展独立外交和世界影响力,以确保法国在西欧独占鳌头。
于是,正与美苏对抗走独立自主路线的中国,和法国一拍而合,双方很快建立起外交关系。
2、
如果追溯到清朝,法国在八国联军中,是最不为中国人敬畏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跟着英国人火烧圆明园。
1884年中法战争,冯子材镇南关大捷,还促成了法国内阁的倒台。
二战期间,中国在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虽然不乏败仗,但一直抗战到底始终没有投降,成为实至名归的战胜国。
反观法国,自诩欧洲最强陆军国家,才打了一个月就放弃抵抗。
此后,法国想重回中南半岛恢复殖民地,当时的重庆政府暗中援助胡志明的越盟扩大势力,使之具备了和法国抗衡的本钱。
中国军队也一直驻扎北越,抵制法军进入,还在海防港和企图登陆的法军舰队打了一仗将其击退,以致法国不得不放弃重返中南半岛的念头。
这一切,法国人全记在了蒋介石和它的国民政府身上。
因此,当美国号召西方支持台湾的国民政府时,法国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了。
3、
法国在和中国建交之前,由于法国二战期间的糟糕表现,使得当时的美国对其满眼轻视,不愿承认它的大国地位。还刻意把戴高乐排除在雅尔塔、波茨坦会议之外,并企图在法国驻军。
戴高乐上台后,秉承法国传统外交中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特点,和美苏交恶的中国建交,以此来突出自己的影响力和国家地位。
法国和中国建交后,中国成为法国抗衡美国压力,制约苏联的政治利器,逼迫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法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战后期,法国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国土,随后成立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权。
到了1958年后,法国又成立了第五共和国政权,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针对中国的外交认识是有很大不同的。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奉行亲美外交政策,具体做法包括:派出法军到朝鲜战场参战,派出法军介入越南抗法救国战争,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到了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外交出现了重大转变。
4、
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法国经常把中国和苏联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即使中国想在中法关系上取得突破,法国方面迫于美国的压力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戴高乐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在欧洲建立以法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反对美国霸权和北约军事组织。支持非殖民化运动,奉行相对积极的第三世界政策。
戴高乐认为,决定国家外交走向的应该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
随着中国通过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发声,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
戴高乐认为,中国是重要的国际力量,法国的一些外交政策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在越南战争的问题上,法国希望通过中国的力量制约美国,期待越南战争问题能得到较好地解决。
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对中国的重视,给中法两国1964年建交奠定了基础。
5、
1950年代后期,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这使得中国同时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为了能在对外交往中找到更多的朋友,中国把外交突破点转移到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
对于中国来说,法国在欧洲有绝对的影响力,一旦中法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对于中国和西欧国家的交往是非常有帮助的。
法国和中国建交,相当于中国在欧洲大国外交方面用钥匙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1960年代,美国和苏联2个超级大国展开全方面的争夺,美苏都以全球领导者而自居,希望其他国家在外交内政上和自己完全靠拢,以利于自己在全球的霸权行动。
美苏的这种举动必然激起了很多维护独立自主外交,反对他国干预的国家的强烈反对。
比如,法国就在欧洲积极地反对美国的干预,中国则反对苏联的大国霸权主义,就连东欧原属于苏联阵营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也反对苏联的大国霸权主义。
虽然中国和法国在反对苏美霸权方面的动机可能有某些不同,但他们的重要共同点都是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干预,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外交政策。尤其反对美苏损害第三国的利益,这是中法建交的不可忽视的基本因素。
6、
法国在二战后成为二流大国,很多事情都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戴高乐却并不认为法国是二流大国,戴高乐希望法国能成为一流国家,在全世界有自己的话语权。
在外交和军事方面,法国坚决反对美国的干预和驻军,迫使驻法美军撤出法国本土。
法国实现了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独立生产,坚决制约美国的霸权。
在对苏联外交上,法国以国家利益至上,奉行对苏“缓和、谅解和合作”平等对话外交。
和中国建交能帮助法国更好地处理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事务,随着中国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了国际社会中唯一一个和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
7、
法国和中国建交,有利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承认,打破美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对中国的封锁。
到了1970年,中国和意大利、加拿大2个西方大国建交。
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以及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迎来了新的外交高潮。
英国、比利时、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一批第三世界国家陆续中国建交。